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生活百科新闻资讯一点通-汪星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女人 > 时尚女人 >

北大教授饶毅:我们尚未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

时间:2023-01-30 00:50人气:来源: 投稿
原题目:北大教授饶毅:我们尚未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

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经常喜欢说中华民族是勤劳、英勇、智慧的民族,我们当然愿望是这样,我特殊愿望是这样,但智慧不是很容易权衡的,如果你要用自然科学来权衡,如果你要用诺贝尔奖权衡,那我们差得还是很远,如果犹太人号称自己是智慧的民族,那有数据支撑,犹太人已获20多次诺贝尔化学奖、50多次诺贝尔物理奖、50多次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我们中华民族十几亿人口的民族到2099年也不太可能在诺贝尔奖上再超过犹太民族。所以我们只能说,我们要证明自己有智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还有相当多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证明我们是有智慧的民族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事,而不是已经证明了、更不是举世公认。——饶毅

饶毅: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我今天重要讲四点:1)中华民族缺少科学传统;2)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很短;3)华人群体风行适用主义;4)中国未来须要自然科学。

中华民族缺少科学传统

第一点须要阐明,中国流行一百多年的一种说法:“中国古代有很好的科学传统,到明清后中国科学后进于西方”。这是误传,误传的原因含有仁慈的成分。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国人愿望中国壮大,提出来我们“古代行,现代不行”以便勉励自己。这种的说法传给外国人,特殊是由英国的李约瑟再用英文说一遍,出口转内销对我们的心理有很大的抚慰作用。

这一说法违背基础事实。中国在古代有没有过科学?有,但很弱,而且特殊缺少抽象、体系、深入的科学,有的重要是比拟简略的、接近适用和适用的,如与天文、农业、医学相干的科学。以古希腊为主要来源的科学,经欧洲传入阿拉伯,再从阿拉伯传回西方,非常有趣的、很长的历史过程,而中国极少参与。看过欧基米德《几何底本》的,就体系性、深入性、正确性而言,会感叹是否西方科学在两千多年前到达的水平在两百年前的中国可能都未到达?

我们传统在科学方面不如西方,但我们并非愚昧的民族,而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智力重要没用于自然科学。我们的人文,例如中文的诗歌,可能有些人会以为是比英文的诗歌要美很多,包含构造上的巧妙。在两千多年前、甚至一千年前,很难看出选择科学、还是人文必定会有很大的效果。最近几百年,人类才有共鸣——自然科学传统的宏大意义。我们的文化对真谛的寻求相当弱,对自然的好奇整体上也是相当差。不仅以前差,现在恐怕还是不能盲目乐观。对真谛和自然的态度成为文化传统的主要隐患,今天可能还不仅影响我们的科学技术,而对我们的社会也有影响。

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很短

我们的科学重要是从国外、特殊是西方引进,西学东渐最初很慢。几百年前一般人包含大多数中国人看不到科学的意义。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而用科学技术来向我们显示西方文化,用科学技术来作为例子。而中国人很多还称之为“奇技淫巧”。当时只有很少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时候,深入地领会到西方的科学很强,而且远优于我们,但中国人广泛不了解。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枪炮打开中国大门以后,中国才有广泛的共鸣,我们的科学技术不如人,并且科技对于国度整体发展很主要。此后,我们引进科学的速度加快,同时我们国度小学、中学、大学逐渐广泛采取西方模式,替代了中国本来以文科为主的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学逐渐树立,西方的理科教育引进中国。理工科大面积引进西方的模式和内容,至今为止,绝大部分的中小学和大学的理工科教材,以西方的系统和成绩为内容,教科书以翻译西方的教科书为主,当有少数翻译翻译得比拟好,少数编译,在翻译的基本上参加了自己的说法。偶尔呈现过中国写书西方用的情形。1940年代,北京大学生物系的李景钧教授,用英文撰写《群体遗传学》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50年代初,因为李森科主义在中国流行,李景钧被迫离国出走,通过香港转至美国,在美国重新出版了这本书,且再版几次,成为全世界的群体遗传学教科书。

1949年以前条件很差、科学研讨范围小。我们经常讲西南联大或北平协和医学院,它们确切在一些学科取得了主要成绩,水平相当高,有可能清华大学数学系在同时拥有陈景润和华罗庚的时候,是迄今为止我国数学离世界数学高峰最近的时候,当然今天中国的数学做得好的人比那时多,但要超过陈景润和华罗庚这样的组合,恐怕今天不能说必定呈现过,以后应当会呈现。协和医学院在1920、1930年代的医学科学研讨做得非常好。协和医学院是由美国洛克菲勒出资树立,且非教会学校。建校原则要求研讨、教学和医疗服务三头并进。这种方针和政策在当时是很奇特的。1920年代的中国,相当多的人饭都吃不饱,协和医学院居然要研讨、教学、医疗并重,且研讨做得非常好。我最近看到有一个例子,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微生物学家——谢和平,他在北平做的研讨工作、发表的论文数目和质量,在微生物方面,以后几十年协和医学院其他人全体加起来,可能也不如他当时的工作。公民政府重要在南京成立了中央研讨院,蔡元培任院长。一方面经费有限,另外一方面,中央研讨院和北京的北平研讨院在树立以后不久,特殊是当他们的研讨所的一些房子树立好不久以后,抗战就开端了,所以投入后得到的回报有限。当时做科学的人少、范围小,谈不上蓬勃发展。

我在我们的新书《辛酸与荣耀—中国科学第一个诺奖之路》不仅介绍了屠呦呦的工作,还介绍了1940年代从中药获得抗疟化学分子常山碱的先驱科学家张昌绍,他从西方留学回国后为我国找抗疟药,他和他同代的留学西方回国的科学家从科学研讨到人才造就做的工作,为1950年代屠呦呦等大学生做了必要的铺垫。惋惜张昌绍1967年在文革中含冤逝世。

1949年以前,除了国度内忧外患、经济情形不能支撑大范围的科学技术研讨以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因素是中国人并不很喜欢自然科学,中国人真正愿意学自然科学的很少。北京大学生物系在开办的前几年,一共只有三个学生,其中一个是现在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家郝柏林的父亲郝景盛。其他学科比生物好不了很多,总体学科学的学生人数相当少。

从1949年到也许是2000年左右的50年间,因为做官发财成为高危职业,中国人愿意做自然科学的较多,也许是中国历史上不仅空前、还绝后的对科学兴致最高的年代。但是,中国的经济情形并不容许支撑大范围的科学研讨。中国科学院多个研讨所在19世纪50年代树立,对中国科学是一个很大的带动,当然与民国政府时期成立中央研讨院和北平研讨院有承接关系。曾经定位科学院做研讨,高校做教育,呈现争议。热忱最高的年代经费局限。两弹一星以及相干的学科得到支撑。在非军事目标的科学方面,投入有限。生物学方面,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中期,胰岛素的工作做得很英俊。袁隆平作为个人,在当时国度并不是特殊支撑他的情形下,在农业研讨方面获得突出成绩。袁隆平于1930年出身于协和医院,他的出身证现在还存有,有他的小脚丫,更有趣的是负责的医生是林巧稚,所以袁隆平远非一般人以为的是农民出生,他实际上是民国政府的官二代,他报考重庆的大学也是因为那时重庆是“国统区”。袁隆平是自己一个人开端做研讨,后来才得到支撑。他做科研从1956年开端、研讨水稻从1960年开端、杂交水稻是1964年开端。杂交水稻胜利是1974年。今年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加入的523筹划,早期由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加入,以后重要直接主持的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引导和卫生部的局级引导人作为行政主管,和谐了全国比拟多的单位。文革期间,以前的留学生很难参与科学研讨工作,除了像张昌绍等含冤逝世以外,有一些人被打进牛棚,另一些人靠边站。屠呦呦这一辈人的老师重要是西方留学生。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在青蒿素方面做得很英俊,她获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须要细心知道的人,可以看我们写的书:《辛酸与荣耀:中国科学的诺奖之路》,是参与青蒿素工作不同的、有争议的人共同公认的、比拟客观的有关青蒿素历史的书。

《辛酸和荣耀》这本书,我们不仅会介绍屠呦呦和六七十年代的工作,我们也会把张昌绍先生的工作加进去,所以至少是两代科学的传承,从一位废弃和平的国外生涯,回到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他做了主要的科学工作,到他1967年逝世;屠呦呦这辈科学家,重新寻找抗疟药,到胜利找到,到屠呦呦获得诺奖。所以从自杀的科学家,到得诺奖的科学家,这个历程非常令人感怀。抗疟的523并非1970年代唯一的大项目。比如说参与过屠呦呦课题组工作,在屠呦呦以前注意到青蒿的余亚刚,他很快被调走是因为要他加入支气管炎研讨,其目标是为毛泽东同志的疾患找到治疗措施。70年代受文革影响很严重,很多人不从事科研工作,很多人上班看报纸,大批才干被糟蹋。

毛泽东主席逝世之后,邓小平对中国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他首先非常支撑中国高级教育和科学技术,1970年代中晚期很多年青人投身科学技术,与那时风尚分不开。不过很快大家意识到中国科学技术与西方有很大差异,很多人出国留学。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虽然中国人对科学感兴致,但出国造成了中国国内自然科学人才的缺少,虽然有少部分人回国、还有更少部分人在中国也做了主要工作,但留学对中国国内科学技术在短时光造成的直接问题是负面为主,长期也许还是带来了更多正面。

中国投入自然科学的经费直到90年代都非常有限。经费的增长重要是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结合清华大学向国度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就是所谓“985”筹划,而同期中国科学院向国度提出“知识创新筹划”,两个筹划为高校和科学院带来了新的资源。但1998年高校和科学院都不清晰支撑能连续多久,当时重要目标是救穷救急。

“985”和知识创新筹划到2003年得以延续第二期,大家也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连续,所以我以为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广泛能够真正、而非口头上斟酌如何发展科学,恐怕从2003年算起。在之前都是某个特别筹划按某个当时的情形投入,而2003年以后大家共同认识到中国可以稳固地发展科学,真正能解脱当时的问题,居心思来想发展,也可以说是这十几年。

了解科学在中国的历程,虽然有100多年可以算上去,但很多人有共鸣可以安心斟酌发展的只有十几年。

华人群体风行适用主义

是否我们就必定可以迅速、长期、稳固的发展?很多人包含我自己都这样愿望。愿望与现实的距离与第三点有关:华人是一个风行适用主义的群体,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而适用主义可能增进科学,也可能促退科学。

“学好数理,走遍天下都不怕”是适用主义的口号,从1950年到2000年可能让较多人对科学技术感兴致。但那五十年的兴致不是因为我们真正对真谛有寻求、对自然有好奇,而是1949年发现升官发财是非常危险的途径,以前做官的失去性命、富人被剥夺财产,就是做1950、1960年代的官员也很容易被批斗,高危职业朝不保夕。作为整体,我们中国很多人对科学感兴致是因为适用主义。虽然当时口号也叫向科学进军,但恐怕适用才是中国人愿意做科学最大的原因。这个原因一旦消散,科学技术的人才就呈现问题。

经济发展很快的现在,升官发财再度成为中国人的寻求。海外华人实质上也很适用主义。即使很多海外华人说不回国事因为在国内发明性的教育比拟差,影响孩子的教育,但细心看海外的华人,他们的第二代大部分人是学适用的职业,按当地赚钱为尺度,其中学医算崇高的有道德地赚钱,从事忽悠行业的华人比拟广泛,学自然科学、以自然科学为职业的海外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比例相当低的,显示我们中国人万变不离其宗的适用主义。

即使有1950年到2000年左右50年的中国人表示对科学的较愉快趣,其实科学在中国、在华人里都相当弱,它没有成为文化。今天我们既可以看到科学经费和其他的环境条件对中国发展科学是越来越好,同时我们要斟酌缺少科学文化、缺少对真谛的寻求、缺少对自然的好奇的文化,适用主义对中国科学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些人比拟幼稚以为,莫言得文学奖、屠呦呦得医学奖是中国要井喷诺贝尔奖。我们做出的主要科学工作会与日俱增,但这个增是有限的,限制之一是我们科学人才越来越少。条件的上升曲线和人才的降落曲线将决议我们中国科学最后的高度,不必定是不断上升,而可能呈现平台,而平台的高度不必定能够到达我们愿望的高度。如果用简略的、容易记的、有点浮浅的诺贝尔奖的数字来说:遥远的人口小国瑞士是只有700多万人口,已经获得过20多次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邻国日本从1949年获得第一次诺贝尔奖至今也已获20多次诺贝尔奖,可以预计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也是日本获得诺奖100周年,我们几乎不可能在诺奖的数字到达日本的数字,当然是不是2049年中国总体科学超过日本,这个问标题前没有肯定的确定或者否认,我们仍需拭目以待;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经常喜欢说中华民族是勤劳、英勇、智慧的民族,我们当然愿望是这样,我特殊愿望是这样,但智慧不是很容易权衡的,如果你要用自然科学来权衡,如果你要用诺贝尔奖权衡,那我们差得还是很远,如果犹太人号称自己是智慧的民族,那有数据支撑,犹太人已获20多次诺贝尔化学奖、50多次诺贝尔物理奖、50多次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我们中华民族十几亿人口的民族到2099年也不太可能在诺贝尔奖上再超过犹太民族。所以我们只能说,我们要证明自己有智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还有相当多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证明我们是有智慧的民族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事,而不是已经证明了、更不是举世公认。

中国未来须要自然科学

对任何一个大国来说,科学技术与国度的未来至少在相当长的时光是亲密相干的,英国的富强、德国的突起、美国的突起、日本的突起,都有很强的科学基本。美国在19世纪末经济发展的同时,实际为其科学做了很多筹备。其中很主要的一方面是美国一批企业家推进、支撑树立了美国现代的大学,这些大学在二十世纪起了很大作用。19世纪的哈佛、耶鲁在全世界无足轻重,因为当时它们并没有很强的科研。美国在研讨突出是霍普金斯大学,它在19世纪成立以后,学习德国的研讨型大学,有教学、有研讨。霍普金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造就了一批主要的科学家,如遗传学的摩尔根是霍普金斯毕业生;卡耐基和梅隆支撑大学,今天的卡耐基-梅隆是计算机很好的学校;美国的洛克菲勒出身中下阶层出生,他在每三个月只有25美元收入的时候就开端捐款,不是在有钱以后才捐、是在穷的时候就开端捐款。他的捐款是很有特点的,后果非常好,他捐款资助的芝加哥大学,在经济学上成绩非凡,他捐款成立了洛克菲勒医学研讨所(现洛克菲勒大学)是一个只有研讨生、没有本科的学校,这个学校今天只有70多个教授,一半是美国科学院院士,1/10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它历史上呈现过20世纪最主要的科学工作,1944年提出的DNA是遗传物资,洛克菲勒还捐资成立了北平协和医学院,在美国还捐资成立黑人的女子学院,都很有远见,在很不同的方面施展了主要作用。一战、二战让欧洲的科学技术人才流向美国事美国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此前美国大学的发展为接纳科技人才提供了必要的基本。何况,犹太移民在美国施展作用还须要他们在移民美国以后接受大学教育才具备以后的才干。

美国以国度经费支撑科学研讨基础是20世纪的事情。一方面是美国的军事相干的物理研讨首先得到国度的支撑,曼哈顿筹划大大地影响了美国物资科学的发展。而二战之后,受苏联卫星上天的刺激,50年代美国国度对自然科学研讨的投入急速增长,包含对生物医学投入的急速增长,生物医学研讨的增长其中还跟生物医学对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干有关。美国的国立健康研讨院(NIH)在五十年代初期经费都还很少,以后不断增长经费才成为今天年度经费超过三百亿美元机构。

中国科学发展是比拟晚。科学技术对于中国来说,可能迄今重要作用还是造就可以山寨国外结果的人员。科学在中国发生的原创性工作不多,能直接支持产业的不多,可能重要是为我们造就人,为我们造就能够引进消化先进技术的作用大于原创的作用。

但是,如果我们愿望有朝一日走在世界的前列,应当是须要有科学技术支持的原创性工作。如果我们的产出不能超过西方、不能超过美国,我们能单纯通过金融或其他分配为主的模式走到前列,人家做创造、你来分配,天底下恐怕没有这般好事。只有产出强的时候,才有分配的主导权。一个大国分配方式、商业模式虽然主要,产出必定是更主要、可能最主要。而产出的领先必须科学和技术支持的原创性结果。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时光内与中国的未来有亲密关系。如果国度没有办法,按目前的趋势我们的科学技术人才是令人担心的,中国的前程也存在相当大的隐患,至少从与日俱减的自然科学人才来说。

我们中华民族缺少科学传统,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短暂,加上适用主义的文化,我们如何扭转科技人才质量下滑、人数减少,激励必定数目的高质量的人才参加科学技术,正面影响中国的未来,是很大的挑战。

以上文字摘自《知识分子》主编、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年会演讲

☀起源:中信书院睿友汇(ID:citicacademy)



本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