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生活百科新闻资讯一点通-汪星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聚焦医改 >

“友情咨询”恐让医生变“恶人”

时间:2022-11-25 20:30人气:来源: 健康网

  我是一名医生,一名开了微博且实名认证的医生。从开博之日起,虽在简介里强调:“微博不看病”,但各种咨询病情的信息从来就没断过。为啥微博不看病,除了没时光,更重要的原因是义务。

  义务是医患关系的最终契约。从医学生宣读希波克拉底宣言那刻起,我们就知道,性命所系,生命相托,这种义务是性命不能蒙受之重,不能随意背负。你来看病,从挂号就诊那刻起,标记着这种契约关系的开端,因此,严厉意义上说,任何免费咨询医生都不必承担义务。

  看病必需要与医生面对面。对于其他医院的检讨和描写,我们会参考,但究竟疾病是动态的,当时的情形只是疾病某一个时刻留下的痕迹而已,因此,问诊、查体,所有信息都应是第一手资料。即便如此,辨别诊断还需经过沉思熟虑。误诊是小概率事件,但仍然是绝对存在的机遇。

  而网络咨询,医生拿到的都是第二手,甚至第N手信息,可靠水平无从断定。这些信息有时还是患者或家眷记载的,非常主观又带有强烈情感颜色。一个不可靠的信息起源,再周密的推理也无济于事,再高超的专家也可能毁了一世英名。

  有人说,人家那么可怜,你就不能指导一二吗?在我看来,仅靠仁慈是不能行医的!在网上,可怜的人太多了,有些是缺钱,有些是缺运气得了怪病。缺钱的须要社会救助,缺运气须要正规门路就医,均远非医生在网上就能解决。而且,这些信息往往凌乱无序,你刚掬了一捧同情泪,回头这些信息就被证实虚伪。当仁慈遇上可怜,结局总是哭笑不得。

  网络看病不靠谱,线下“友谊咨询和求助”也常令人无语。有时求助者并非走投无路,而是有多条路可走却难以取舍。有次,一个邻居深夜发来求助信息,说同窗的孩子被诊断为某种特别疾病,亟需看协和某大腕的门诊。由于“信息起源根本可靠”,我便冒昧地向这个不熟的大腕求助。等我费尽周折终于得到确定回答后,那位邻居说他们已接洽到另一家医院住院。对此,我只好一笑置之:问题解决了就好,然后,再去跟医生说明。

  相似的事情多了,仁慈的心难免无处安置。为了掩护自己的心不被一味的应用和冷却,也为了把有限的时光用在有用的处所,保持原则是必要的——微博上不看病。

  在微博上,我常被当成全科医生,被咨询各种问题。这些人病急乱投医,把所有网上能找到的医生都当成触手可及的资源。不过,不答复,极少有人没完没了地问。偶尔也会遇到性格坏的,不答复就骂人,骂到“不是人”、“没医德”的高度。我知道,跟这些人讲不清道理,生涯压力让他不能懂得别人的善意,而他所求助的医生转瞬就会变身“大恶人”,成为其发泄不满的出气筒。

  我感叹,在不成熟的社会救助系统中,医生扮演的可悲角色。长期以来,医生被刻意塑造成“救逝世扶伤的天使”,仿佛从来不会犯错;抛家舍业的“最美医生”,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仿佛永远都是道德榜样……这些形象把医生推向道德制高点,也无形中让人有机遇对医生进行道德绑架。

  孔子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直”的意思有很多,我想说:不要认为自己可怜就有权力损坏规则。医生照料了无端向别人推销心理垃圾的人,如何还有积极心态去帮老诚实实挂号看病的患者;屈从了一个“可怜人”的无理取闹,又拿什么去说服更多人保护良好医患秩序?

标签: 医生(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