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生活百科新闻资讯一点通-汪星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聚焦医改 >

耳鼻喉医生担惊受怕出门诊

时间:2022-11-28 06:48人气:来源: 网络

  2014年伊始,全国各地接连产生多起伤医事件,让人震惊和心寒。2月17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在出诊时,被一名19岁男子用长达50厘米的铁管猛击头部,造成面部粉碎性骨折,经两小时挽救后,因伤势过重逝世亡。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已经肯定该案为一起故意杀医案件。目前,犯法嫌疑人已被警方掌握。

  又一条性命逝去,引起社会和医务工作者们一片哗然。在恼怒和悲哀之余,人们惊讶地发明,如今耳鼻喉科已经成为伤医事件的“重灾区”。2011年9月,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徐文被一名男子连砍18刀,所幸脱离性命危险;2013年10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王云杰被持刀捅伤,经挽救无效逝世亡,年仅47岁。

  据国度卫计委宣布的数据显示,仅在2012年,全国共产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造成逝世伤35人,其中耳鼻喉科占3起,逝世伤7人。耳鼻喉科医生为什么频遭损害,他们的工作环境如何?《性命时报》记者兵分四路,走进北京四家医院的耳鼻喉科门诊实地体验。

  出诊:详细讲清每一个病情

  提前上班习认为常。2月19日,早上7点15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谢立峰就来到医院。虽然上班时光是早上8点,但科室医生已经习惯了凌晨开晨会交接情形。这天上午,谢立峰有一台手术,下午1点半,他准时坐到了诊室。两个半小时门诊进展得很顺利,20多个患者都满意而归,有患者指明下次还要找他看病。“绝大部分患者还是很好的,只要讲明情形,他们都能懂得”,谢立峰说。

  边出门诊边做科普。2月13日,记者来到北京同仁医院,随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一位不愿泄漏姓名的医生一起出门诊。一上午的门诊中,大部分病人都是因为鼻子不舒畅前来就医,但经过诊断,均是因为感冒或其他疾病引起的暂时性症状,通过洗鼻或自我恢复便能缓解。遇到这样的患者,医生都会多说几句,告知他们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鼻子上。门诊的大部分时光里,医生都在解答患者困惑,普及鼻病预防和治疗知识。

  忙起来顾不上喝水。2月19日,上午11点,清华大学第一从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高云海拿着水杯走出诊室。3个小时的门诊,病人一个接着一个,水杯摆在那,他却没顾上喝一口。下午3点,北京军区总医院耳鼻喉科诊区内,一名张姓女医生一刻不停地劳碌着,在记者视察的近15分钟里,她看了4名病人,还接收了一个咨询。一位其他科室的大夫提示道:“你该喝水了。”张大夫抬头笑笑说:“病人太多,哪有时光喝啊。”

  无奈:医生被迫学自救

  出诊停止后,记者和医生们详聊起来,他们说,频繁产生的伤医事件促使医院和医生都做出了一些转变。在北医三院,耳鼻喉科诊室的安排跟其他科室有些不同,大部分诊疗椅面向室内,大夫们面朝门口而坐。谢立峰告知记者,这样支配是为了让医生随时看清进来什么人,便于掩护自己。此外,科主任还向医院申请增长了保安力气;科里请求对手术慎之又慎,强调术前沟通;有时还建议患者做心理测评,以便医生控制更全面的情形。

  除了院方做出的尽力,医生们也想出一些在紧迫情形下“自救”的办法。谢立峰说:“有些女同事随身携带防狼喷雾,以防不测。还有来自武术世家的同事责任地当起教练,教同事们如何防身。”不过,在谢立峰看来,伤医事件还是极个别的,不至于真正影响到医生正常的诊疗工作。但清华大学第一从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陈崇学以为,频发的伤医事件势必会导致医生的情感波动,影响工作稳固。“现在,很多女医生特殊怕上夜班,工作时都是提心吊胆的。”北京军区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边学说,伤医事件除了让他觉得异常恼怒外,更让他心寒。在阅读新闻时,边学看到不少网友评论说“杀得好”,这让他觉得心痛。

  面对伤医事件,比医生更紧张的是他们的家眷。谢立峰说:“每次出事,家人都会担忧我,但因为担忧就不干了吗?确定不行!”陈崇学也表现,每天上班前,妻子都会吩咐自己耐烦和病人沟通,把病情说明清晰,始终坚持笑颜。在高强度工作下,很多医生认为身心疲乏,身边已经有很多同窗、同事认为“医生工作不能干了”,从而分开临床岗位。在周围人的影响下,陈崇学从小酷爱医学的女儿也废弃了从医的妄想,如今学习服装设计专业。

  原因:患病部位特别,病人易心境焦躁

  “耳鼻喉科医生频遭损害,也许和耳鼻喉疾病的特色有关。”陈崇学向记者具体剖析了四点原因。首先,鼻、咽喉部是人体的呼吸通道,一旦通气不畅,就会导致体内缺氧,从而引起情感波动、血压升高。其次,耳鼻喉是人体的主要感到器官,一旦生病会引起患者强烈的感官刺激,患者往往有很强的主观性感到,觉得很不舒畅,从而导致情感变更,越是心理敏感的患者越苦楚,心境也越焦躁。第三,耳鼻喉患者的就诊目标往往是愿望医生立刻解除苦楚,但手术大部分是黏膜手术,部位比拟敏感,术后恢复期较长,病人苦楚不能马上清除,因此容易让患者发生怨气。第四,耳鼻喉患者没有体力不支和肢体运动障碍,有产生肢体冲突的肢体条件。

  如何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陈崇学表现,须要医生尽力进步、患者准确认识、社会条件提高,三个因素缺一不可。专家们环绕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擅长沟通。谢立峰和陈崇学以为,擅长沟通是缓解医患抵触最有效的方法。医生的精神往往集中在研讨病人的病理上,却疏忽了心理。因此,医生要耐烦听患者的陈说,尽可能地搞清患者须要的治疗方法,多去说明、抚慰、勉励患者。

  学会视察。谢立峰强调,医生要擅长视察。病人一进诊室,不妨自动视察他的穿着、行动举止,如果感到是个比拟明理的人,便可放心诊疗;如果感到不太好沟通,讲授就要更加过细,确保对方能听懂。如果遇到庞杂病例,最好再叫上一个大夫,既能保证诊疗质量,还能互相掩护。

  完美医疗体制。边学直言,要从基本上解决医患抵触,需从体制下手,真正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如今,医生已成了十足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看病贵、看病难的抵触被转嫁到医院和医生身上,但事实上,医院无法决议医疗服务的价钱,也基本无力分配不平衡的医疗资源。国度应当增强医改的力度,把政策落到实处。

  改良社会环境。专家指出,社会因素也是主要一面。近年来,人们对耳鼻喉疾病越来越看重,大街上也总能看到攻克、根治鼻病的广告,其实很多都是不科学的。这些凌乱的宣扬,对医患抵触和纠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有关部门必需加大力度清除这类不良广告和医疗机构。

  增强科普宣扬。边学指出,很多人认为耳鼻喉疾病是小缺点,比拟容易治疗,其实头面部主要器官密集,且多与人们的呼吸、咀嚼、吞咽和美容有关,可能给病人带来较大影响。再加上很多患者寻求药到病除,就诊中遇到一点不顺心,就会意态失衡。因此,媒体要多做疾病科普,让老百姓在面对疾病时,有准确的认识和治疗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