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生活百科新闻资讯一点通-汪星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聚焦医改 >

患者求医“扎堆”大医院 专家无奈“疲于奔命”

时间:2022-11-29 10:54人气:来源: 汪星人

  1.

  蔡女士和宋先生的求医记

  58岁的蔡女士家住豫北农村。这段时光,她的眼睛患上了一种奇异的疾病:睁开就疼,又干又涩,越揉越疼。她去村卫生室、县医院都没查清原因,难受得眼睛都睁不开了,于是下决心奔了省城某大医院。

  医院里人多得像赶集,很多都是像她这样从外地来的。蔡女士在郑州亲戚的赞助下挂了眼科一位主任医师的号,从早上九点等到中午十一点半,终于看上了病。

  专家听完她的陈说,嘟囔了一句:“这病也来。”她听了又愉快又委屈,愉快的是,这解释自己的病不重;委屈的是,要是在老家能看好,谁会跑到省城来!

  看完检讨成果后,医生确诊为干眼症。这种病毕竟怎么得的,平凡得注意点啥,能不能根治,对她和亲戚的疑问,医生忙于在电脑上写处方,只说“后面还有好几个病人呢,先用药试试吧”。蔡女士直感慨:到大医院找专家看病真难啊!

  许昌的宋先生比蔡女士荣幸,他陪爱人到河南省肿瘤医院第一天就住上了院,第二天爱人做了宫颈癌手术。宋先生说,他们在县里、市里都看过,因为病情庞杂,转诊到了这儿。当时市里医院劝他视察一段时光在当地做手术,他坚决请求转院:“爱人的病等不起,市医院没把握。”

  记者看到,该院妇瘤二病区,病房里住满了病人,走廊上也都是加床。

  2.

  大医院诊疗程度高吸引患者

  “整体诊疗程度高是患者扎堆大医院的重要原因。”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孙培春以为。他剖析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百姓对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上医保和新农合的推行,特殊是新农合,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就医累赘,使得他们有条件到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大医院就医。

  河南省肿瘤医院门诊办主任孙翠萍认可这种观点。她以肿瘤的治疗举例说,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综合系统,其中专家诊断、治疗程度、检讨和治疗装备、临床护理程度的高下等,都会影响到最终治疗后果。

  “现状是,乡镇卫生院基本不具备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条件。一些县级医院有肿瘤科,也只能做一些根本的治疗。市级医院一般肿瘤能够治疗,碰上庞杂病例,还是要向省级医院转诊。”孙翠萍说。

  孙培春和孙翠萍都以为,基层医院认知度不高和部分患者的盲从心理,也是患者扎堆大医院的主要原因。“比如普通的感冒,在当地社区医院就能看好,一些患者也偏要往三甲医院跑。”孙培春说。

  3.

  “扎堆”专家号,医生很无奈

  很多患者“扎堆”大医院,奔的就是“专家号”。在许多大医院都会涌现这样的现象:普通主治医师的号不难排,专家号却人满为患,有的医院专家不得不“限号”。

  “其实有些病没必要找专家。”郑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办有关负责人告知记者,“但大家总有一个心理,既然来看病,何不找专家看?”她以为,专家号和普通号费用差距不大,也是造成患者扎堆专家号的一个原因:“以我们医院为例:主治医师一个号2.5元,副主任医师4.5元,主任医师5.5元。来看病的患者一般不会在意这两三块钱的差距,自然都想挂专家号。”

  患者扎堆专家号,让不少专家“疲于奔命”。

  据懂得,卫生部规定,医生看一个病人的时光大约为10分钟;在国外,很多医生一天只看一二十个病人。而这在我省很多大医院并不现实。

  4.

  “预约诊疗”能否缓解扎堆现象

  采访中,省会几家三甲大医院的医生们都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推举“预约诊疗”。他们以为,如果“预约诊疗”能广泛推行,医院“门庭若市”的现象也能得到有效缓解。

  据懂得,在国外,很多医院都广泛推行了预约诊疗。比如,新加坡某大医院日门诊量达万人,但由于70%到80%为预约诊疗,医院并没有涌现人头攒动的现象。

  而一位业内人士以为,预约诊疗虽然能缓解扎堆现象,但寻根溯源,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才是治本之举。

  这方面,我省正在不断采用办法,如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投入、增强对基层医院医生的造就、改良基层医院的硬件设施等。但整体诊疗程度的晋升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国度医改的慷慨向是,90%的农村患者能在县、乡级医疗机构解决就医问题,这个目的,任重道远。③6

  记者手记

  今天,我们的“蹲点医院感受民生”系列报道告一段落。六篇稿件,虽不足以反应全貌,却可窥一斑。

  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探寻本相、关注民生,是新闻记者的义务和寻求,也是我们做这组报道的初衷。

  一个多月来,从人头攒动的大医院到相对冷僻的基层医院,我们随医生进手术室,跟踪农村患者看专家门诊,到病房采访住院患者。我们看到了医生的辛劳和尽力,看到了医生的义务感;我们领会到了患者的不易,听到了患者的企盼。

  合上厚厚的采访本,我们感想良多,一方面觉得宽大患者对享受到高程度、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企盼,另一方面也深切感受到,增强医疗基本设施建设,进步医护人员素质和程度的紧急性。

(义务编纂:陈韶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