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生活百科新闻资讯一点通-汪星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聚焦医改 >

千万元假药是如何流入全国

时间:2022-11-29 14:21人气:来源: 投稿

  千万元假药是如何流入全国的?--黑龙江特大假药案侦破纪实

  黑龙江省药品监管部门日前通报,历时两年追踪调查的“鹤岗市特大非药品冒充药品假药”一案告捷。包含“哈药团体”和“三九医药团体”在内的著名药企药品均成不法分子造假对象,“假药”销往全国二十余个省份,涉案金额达千万元。这样大范围的造假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著名药企成猖狂造假对象

  黑龙江省鹤岗市食品药品监视管理局稽查支队队长滕义生告知记者,2010年6月,有线索举报称有人加工假药。他率领稽查人员立即赶赴案发地点,经过一个多星期昼夜蹲点和多方调查,初步认定这伙人有重大违法行动嫌疑。7月2日11时许,稽查人员自动出击检讨现场。

  “虽然办案多年,但现场情形仍然让人震惊。”滕义生回想,200多平方米的临时厂房内标有“哈药团体”和“三九医药团体”字样的包装盒、解释书和宣扬单,半成品和成品堆积如山。在现场盘点了近40个品种,成品数目达11.7万盒,半成品数目达14.2万个,其他包装盒、标签、解释书达145.6万个。查获的出售记载显示成品已经销往全国20余个省份。一伙人正在加工标记生产厂家为“辽宁博适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公司生产的三九黄皮肤、熊胆障清护理液等成品和半成品。

  “针对著名药企旗下的软膏、喷雾及液体制剂成为造假热点。”滕义生剖析,这几类品种均为外用制剂,与直接注射到人体内的针剂不同,不会立即对患者身材造成严重伤害,短期内只能耽搁病情。选择著名药企的这些品种,不仅能保证产品销路,而且还相对安全。

  “现场人员没能供给任何有效资质证明材质和证照。”滕义生说,他们初步认定查获物品符合国度有关“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规定。

  假药生产出售好处链遍布全国

  “这起案件的突出特色是生产出售链条完全,在全国实施加工、出售一条龙管理,采用分段加工、异地装配、异地出售的方法经销。”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稽查局调研员冷朝阳说。

  造假者“经营才能”之高,经济实力之雄厚令人瞠目。这起案件的涉案产品并没有在案发地出售,而是被不远万里销往河南、新疆等地。产品的包装材质、半成品也并非从本地购置,而是从辽宁、河南、浙江、陕西等地通过银行汇款邮购。

  “涉案人员还应用互联网宣布招商信息拓宽出售渠道。”冷朝阳表现,他们以本地一家正规医药有限公司的名义树立网站,对外宣布招商信息,然后通过互联网营销方法将涉案物品销往全国。在稽查人员与这个正规医药公司核实后发明,该公司并未授权任何组织及个人以公司名义经营出售本案涉案产品。

  冷朝阳以为,这种新型犯法模式对执法部门调查取证和日常监管提出了更高请求。这种手段有利于不法分子规避当地执法人员的检讨,同时也对监管部门才能提出更高请求--除请求省内多部门监管无缝隙外,跨省多部门协作也须紧密连接。

  依据初步控制的线索,鹤岗市稽查人员一方面向西藏自治区卫生厅等12家行政部门发出协查函;另一方面派人前往辽宁、河南和浙江等多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调查成果显示,涉案物品标示信息和查获的资质证明材质系捏造,案件事实终于水落石出。

  历时一年多的追查进程中,稽查人员战胜重重阻力,查出藏匿在辽宁、河南等地的造假分子,跟踪追缴成品和半成品货值800多万元,查获造假药品累计货值金额近千万元,访问500余人,取证近百人。

  保障群众用药安全仍需多方合力

  黑龙江省及鹤岗市两级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多方专家,严厉按照我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干规定,认定本案涉案产品“是非药品冒充药品、假冒药品”。由于案情重大,涉及多个省份的多家企业,涉嫌犯法,因此移送公安部门侦察处置。批捕8人中有6人已进入司法审讯程序。

  “目前我国药品监管已经逐步开展部际和省际等多种情势的跨部门、跨地区合作。”冷朝阳以为,“鹤岗市特大非药品冒充药品假药案”的胜利破获是这一模式的良好示范,有效避免监管破绽的同时,给予不法分子更为严格的打击。有关部门应注意把握这一药品监管发展趋势,有效避免监管盲区。

  除多部门协作打击制售假劣药操行为外,药品监管部门应增强与媒体合作为群众用药安全构筑“思想防线”。通过专题节目、公益广告、健康讲座、发放宣扬单等多种情势普及药品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勉励大众从合法渠道购置药品,晋升大众辨识假劣药品的才能。

  在确定成就的同时,冷朝阳以为,这起案件也对监管部门提出新挑衅。比如假药通过互联网进行营销,信息流传速度快,规模广,不易掌握,社会伤害性较大,负面影响不易挽回;不法分子以邮递方法将假药向全国输送,这一环节如何监管目前仍是空白,亟待立法明白。

  针对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快速发展,监管难度增长等现实情形,业内人士以为,基层监管部门检验经费少、人员不足、经验缺乏等问题亟待解决。有关部门还应斟酌加大对基层监管部门投入,树立完美药品安全保障系统,切实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义务编纂:陈韶鹏)

标签: 假药(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