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生活百科新闻资讯一点通-汪星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女人 > 时尚女人 >

神秘古中国:杨朱、炀帝及杨氏后人们的杨岐山

时间:2023-01-27 23:00人气:来源: 健康网
原题目:神秘古中国:杨朱、炀帝及杨氏后人们的杨岐山寻龙之旅(二)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但是他的著作和生平,却几乎从历史上被抹去。留下来的,只是一鳞片半爪。在传播至今的列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思想家著作之中,可窥其一斑。

在战国时期,杨朱是天下驰名的公共知识分子,是知识界无可争议的巨匠级人物。杨朱在战国时期,有着令小丑嫉妒的发狂的知名度和盛极一时的影响力。这一点,在其学术竞争对手孟子的话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在孟子看来,杨朱就是一个反动学术威望。

中国文化史上,有过一个重大的迷案:杨朱泣歧。

《荀子·王霸篇》:“杨朱哭衢涂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

《荀子》所谓衢途,在哪呢?杨朱泣歧,具体在什么地点?

关于这个处所,古书上竟有记录,就在江西省上栗县杨岐山脚下的鸡冠山乡。杨岐山为佛教史上有名的杨岐宗祖庭所在,曾盛极一时。《舆地纪胜.卷28.江南西路.袁州.景物下.杨歧山》:“在萍乡县北七十里,世传杨朱泣歧之所。有玉女殿,石中出五色气,谓之玉女披衣殿。有石房九所,相映如屏风。山下有普通院及隋炀帝坛。”《古今图书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袁州府部.彙考二(第九百十二卷)》:“楊岐山/在縣北七十里,世傳為楊朱泣岐之所,旁有玉女殿,內有九石房相映如屏風,世傳為仙人所居,又有普通院及隋煬帝壇。”“浴室山/在縣北五十里,山下有浴池,世傳楊朱嘗浴於此。”雍正十年《江西通志》:“杨岐山/在萍乡县北七十里,世传杨朱泣歧之所,傍有玊女殿,内有九石房,相映如屛风,世传仙真所居。又有普通院及隋炀帝坛。”

引文中所谓玉女殿,其实就是一个石洞。其中所谓石房,大大小小,其小者,仅为堪容身之所,但房中有房,确有九所。入洞口半米,竖立有天然形成的宏大石柱,正当于洞口,因而形成为一种隐喻,正合于古时文人骚客浪漫之情,不免谓之守身如玉者也。玉女殿是古时有名的杨岐山景点之一,就在杨岐山脚下的鸡冠山乡。位于庙背村与深圳上村沿河接壤地带,古时渡河之人抬头即可望见其洞口。

自古杨岐就是隶属于鸡冠山乡的,但是多年以前,杨岐作为一个乡分立出来,在行政上划出。鸡冠山乡自古就是去杨岐普通寺的必经之道,可称“杨岐古道”全程所在之地。杨朱去往杨岐山,必然是通过鸡冠山乡。当时本地山脚之下应以水路为主要交通方法的交通状态,使之外地上山之人,如若坐船,必经玉女殿,岂能过其门而不入?或许,有人要说,这样一条河道,何堪通行?但说这话的人,其所看到的,不过是今天的河流状态。这一点,后面的文章中还会予以详论。

据引文“世傳為楊朱泣岐之所,旁有玉女殿”,可知:杨朱泣歧之所,正在玉女殿旁。此绝非惊人之论!古籍所谓杨岐山,其所指,为杨岐山区域,尤其包含“杨岐古道”所在的区域。否则也不会将玉女殿纳入杨岐山的条目之下。

齐鲁何处清王鸣盛《蛾术编》卷二九:“路小概名径,路大概名涂。”《考工记·匠人》:“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在当时的杨岐山上,根本不存在涂,有的只是石板铺就的阶梯小路,多数路段甚至仅堪一二人通行而不容多人并行。所以,杨朱泣歧的地点,不可能是在杨岐山上,而只能是在杨岐山脚下。

衢涂何在?

站在玉女殿旁,放眼望去,眼前的气象,正应了隋炀帝杨广的一首诗和辛弃疾的有名词句。

隋炀帝杨广《无题》: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楚天之下,辽阔的田野之间,稀稀落落的,装点着几家炊烟袅袅的民房,展示着落寞之下的点点生机。不远处的交叉路口,一条是通往南源的途径,一条是通往流源的途径,只有这两条途径,才可能称之为涂。这也正是三十年前我童年所见的大概气象。三十年后,此地房屋林立,岔道口遮挡于并排而起的屋后,各方视线皆为其掩蔽,无复旧时观感。

然而,在那时,于辽阔田野,于田野的止境,东西南北,四面皆绵延起伏的群山,连绵无尽,令人不免生发出这种感想:“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

这是一种触景生情,有着三重喻义。

第一重喻义是:错一步,成千里恨!方向错了,南辕北辙!行程之中的脚步,可错不得!

第二重喻义是:决议人生的,不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歧途?当回首往事,难免感叹:在人生的某个转折点,某个歧途上的,当初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决议,就这么的决议了今后余生几十年,带来了天差地别。人们啊,在你们的人生的中点,你们是否扪心自问:人生的脚步,是否容你一错再错?清代学者王先谦《荀子集解》:“喻人一念得失,可知终生,不必果至千里而觉其差也。”

第三重喻义是:决议一个人类群体,决议一个民族的未来的,不也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歧途?当追溯历史,难免感叹:在某个歧途上的,当初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转折、小差别,就这么的决议了今后千年几千年,带来了天差地别。伟大的思想,是否能够传播千古并造福千秋万代?或者,湮没于历史长河,销声匿迹,而这对于民族,将是何等样的宏大丧失!其所表达的,是对于已经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的无数种思想,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应有而未有的位置与影响力的感叹,及其由此带来的遗憾!

这是极其深入的三重隐喻!正因为有着如此深入的三重喻义,杨朱才会一而再的触景生情!

《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

在杨岐山的这一次杨朱泣歧,已经是第二次。

然而,两千多年了,却没有几人能够真正明确其中喻义!明万历十四年(1586)袁州府同知葛焜诗《杨岐山》:“大道似康庄,徐行步不妨。却笑杨生异,无端泣路旁。”这些独尊儒术的迂腐儒生,何曾想象杨朱的深远?

《孟子.滕文公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

仅凭亚圣孟子的这一番恶毒攻击,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漫漫长夜之中,就足以令杨朱、墨翟之言和关于他们的真实资料从世间消散殆尽。

然而,杨朱的思想,真是如此大逆不道?

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列子.杨朱篇》)

这是杨朱的政治伦理学。身材所有权,是自由的根本前提。超出时期几千年的思想,那时候的人又怎么会理解?对牛弹琴,不如不言。

“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梁王曰:"先生有一妻一妾而不能治;三亩之园而不能芸,而言治天下如运诸掌,何也?"对曰:"诚有之。君见其牧羊者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棰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使尧牵一羊,舜荷棰而随之,则不能前矣。”(《列子.杨朱篇》)

这是杨朱的政治思想,其实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治,这种思想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在西方思想界,我们能够找到其同一谱系,就是自由市场经济学。

“杨朱曰:人肖天地之类,怀五常之性,有生之最灵者也。人者,帮凶不足以供保卫,肌肤不足以自捍御,趋走不足以从利逃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资物认为养,任智而不恃力。”(《列子.杨朱篇》)

这是杨朱的技术哲学,这是注重智力资源的朴实的企业家精力,也是文明兴起的思想本源。

“杨朱曰: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 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谓之遁民也。可杀可活,制命在外。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此之谓顺民也。天下无对,制命在内,故语有之曰: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列子.杨朱篇》)

“忠不足以安君,适足以危身;义不足以利物,适足以害生。安上不由于忠,而忠名灭焉;利物不由于义,而义名绝焉。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古之道也。鬻子曰:'去名者无忧。'老子曰:'名者实之宾。”(《列子.杨朱篇》)

这是杨朱的非主流的甚至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黄宗羲:“使天下之人不得自私,不得自利,而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引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民国史学巨匠吕思勉先生在评价杨朱“不利天下,不取天下”时指出:“夫人人不损一毫,则无尧舜,人人不利天下,则无桀纣;无桀纣,则无当时之乱;无尧舜,则无将来之弊矣。故曰天下治也。杨子为我说如此,以哲学论,亦可谓甚深微妙;或以自私自利目之,则浅之乎测杨子矣。”

我们先不要评论:这种道德观和价值观是否准确?我们先不要去斟酌:历史上存在两种人:一种一门心思的骗大家去吃苦耐劳利他奉献,而他却正好坐收其成无耻享乐;一种干脆的明确的跟大伙说我们都要享乐享乐;到底是哪一种人更好?

我们应该严正斟酌的一个问题是:像孟子这样,恨不将其对峙面的思想家,一棍子打死;像后代皇权一样,独尊儒术,是否靠谱?

道德,是文化的核心。地球上的大多数文化类型,都偏向于以为道德是个体行动能够为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认可。但是很多当代欧洲人和绝大多数人当今美国人,却以为道德是遵从自身良心,那些遵从自身道德观念的人,就是道德的人。而这就意味着,人们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道德。恰恰美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度,组成其国度的,正是遵循不同道德观念的各种移民。这是一种道德观念的多样性,在这样一种社会中,人们常常会去质疑某种普适性的道德观念,因为这种普适性的道德观念,必然意味着对于自身基于个人观念的道德观念的一种要挟。

曾经摆在历史面前的歧途是:一条路,是只有一种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文化走向,文化上,要统一,不容许存在不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一条路,是有着多种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文化走向。这个,也是杨朱泣歧的第三重喻义。其思想的立足点,在无穷久远的未来。历史的失误,往往让历史所裹挟的一整个群体承担效果,付出代价,而代价之后,又往往是更大的代价。

杜甫:“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泣。”

最后的问题是:杨朱为什么要来到杨岐山?

我们暂时先不谈这个。



本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