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生活百科新闻资讯一点通-汪星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 >

中药的药性

时间:2022-12-20 20:51人气:来源: 投稿

中药的药性,是所有的药物共同具有的一些广泛特征。中药的性能理论,又称为药性理论。它既是中药功用的高度概括,也是认识中药功用和运用中药的理论基本。

祖国医学以为,任何疾病的产生、发展进程,都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致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功效失调的成果。因而,药物防病治病的根本作用,不外乎祛邪去因,扶正固本,调和脏腑经络功效,从而改正机体阴阳偏盛偏衰,使其恢复阴平阳秘。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施展上述根本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征和作用,前人也称之为药物的偏性,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改正疾病所表示的阴阳偏盛或偏衰。古人未能对药物作用的物资基本进行深刻的探究,以药物的偏性来说明药物作用的根本原理,这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清代医家徐洄溪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折衷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则不仅指出了“凡药之用”“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而且进一步对药物的各种偏性作了探求。

中药治疗疾病的偏性是多种多样的,将其庞杂的性质与功效概括起来,重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毒性等方面。这些性能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依据药物的治疗作用,在中医的阴阳、脏腑、经络等理论指点下总结出来的。它是祖国医学理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赖以们学习、运用和研讨中药必需控制的根本理论知识。

一、四气

四气,即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是通过调节机体寒热变更来改正人体阴阳盛衰的,为解释药物作用性质的主要药性理论。

对于四气的认识,来源甚早。《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曰:“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可知药性分寒温,不晚于西汉时期。文中还指出药性之寒热,是“因气感之宜”所形成,所以《本经》首先提出了“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可见最早药性的四气,是以四时气象特点来概括药物性能的。然而宋代寇宗奭为了避免与药物的香臭之气相混杂,主意将“四气”改为“四性”。李时珍亦从其说,谓“寇氏言寒热温凉是性,香臭腥燥是气,其说与《礼记》文合。但自《素问》以来,只以气息言,卒能改易,故从旧尔。”。寇、李之论,虽然亦有其理,然而未能解释四气的原始含义。

四气药性也和五味一样,寓有阴阳属性,即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与温热是相对峙的两种药性,而寒凉与温热之间则仅是水平上的不同,即“凉次于寒”、“温次于热”。有些本草文献对药物的四性还用“大热”、“大寒”、“微温”、“微凉”加以描写,这是对中药四气水平不同的进一步区分,示以推敲应用。此外,四性以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寒热之性不显著、药性温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一般平性药物的功用重要通过五味和其他药性来反应出来。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不同反响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这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如病人表示为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脉洪数,这属于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清除,解释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反之,如病人表示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脘腹冷痛、脉微欲绝,这属于阴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清除,解释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

一般来讲,寒凉药分离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水、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分离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



本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