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生活百科新闻资讯一点通-汪星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聚焦医改 >

早晨5点,妈妈走了……

时间:2022-11-25 14:51人气:来源: 投稿

  11月16日 小雨

  今天,妈妈转院,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舒缓病房”。

  妈妈已经昏迷10多天。“我们能做的都做了。你换个宁静些的处所,让她镇静地睡去吧。”三甲医院的管床医师劝告。

  见我整理东西,病房众人都来探听。听闻是去“舒缓”,直言:“那去等逝世咯。”

  我想说明几句。毕竟,只是嘿嘿两声,快步走开。

  我前两天去实地咨询,也曾有这种感受。

  那时,医生未等我介绍病情,开门见山:“‘舒缓病房’除了镇痛,不做其他任何治疗。你能接收吗?”

  “我妈已经不治疗肿瘤。她现在血压有点高,后续用些降压药……”

  “我们不应用医疗手腕,刻意延伸性命。懂我意思吗?”医生说。

  我跑了3家“舒缓病房”,都被回复“不治疗、不输液、不打针”。

  这和我想得不一样。

  一般,临终关心不再对疾病本身,进行干涉。但,用点降压药,不让患者因高血压而头晕;用些化痰药,避免患者憋痰憋气——我问医生,这为什么不算“对症治疗、减轻苦楚”?没有作答。

  (作者注:事后发明,“不治疗”会因情形而异。下文有述。)

  我没有心理预备,“什么都不做”。于是,又去了其他医疗机构求床。包含区中心医院、街道医院,及N家护理院。

  有的说:“我们没有癌症患者要用的药。没法收。”

  有的正值冬季住院高峰,楼道都塞满床。

  有的看完病史资料,抖起二郎腿:“你是盘算,让她逝世在这里?不过也没法带回家,总归不吉利……”

  有的赞成吸收,但只能用TA们的护工,家人不能陪夜。其6人间的病房内,两张床仅一臂之隔,没有床围和帘子。一个老奶奶仰面躺着,下身没有任何遮盖。约莫1分钟后,1名护工拿着尿布进屋。全程,另1人站在门口,啃黄瓜。

  我用了三四天,寻找、思考。最终,决议转入“舒缓病房”。

  原因有三。

  一是环境。“舒缓病房”是小间格式,一屋就2或3张床,内有绿植、挂画。窗外是高高的玉兰树。窗下有个小花园。咨询当日是个晴天,床上铺开一整片阳光。楼道里有谈心室、告别室。这里更像养老院,而非医院。

  二是“私密空间”。1名护工对应3名患者,优于护理院1:6、1:7的配制。

  据病友家眷说,护工一般不守在病房里。

  那么,拉起床帘,我那些在三甲病房没机遇说的话、碍于面皮不曾流的眼泪,就有了出口。

  三是,我几次咨询“舒缓”,都在24小时内得到回复:“你母亲的生存质量评分很低……我们支配她明天入院……”

  我上网搜索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表。对应妈妈的现状,测评成果是:卡氏(KPS)评分,20分;体力状态(PS)评分,4分;生存质量(QOL)评分,<20分。

  从这些分值推断,妈妈活得很辛劳。

  如果用各种办法,只是让她在苦楚中度日,这是害是爱?

  几夜不曾合眼后,我决议遵守妈妈的意愿,“不折腾,舒畅地分开”。

  11月17日 晴转多云

  妈妈的邻床阿姨,肺癌骨转移,不到60。

  她一刻不停地呻吟:“哎哟……痛呀……儿子……”

  给她擦身。毛巾角垂下、撩过其胸口,阿姨身材顿时一缩,“哟哟,别擦了别擦了。”

  家眷几次打铃,向护士站求助:“拜托,还有什么方法嘛!”

  约莫五六分钟后,医生来了。TA拍拍阿姨肩膀:“***,哪里疼?”

  “轻一点……我全身都疼。”

  “止痛贴、口服药都用了。我们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医生站在床边,对着家眷,如是说。

  再接着,医生稍做检讨,请家眷“隔壁聊聊”。回屋时,家眷鼻头泛红。

  这天下午,护士拿来一个小音箱:“听音乐伐?能疏散注意力。痛得厉害,也可以给她揉揉。”

  “碰着就疼,没法揉。”其儿子脱口而出。

  护士摇摇头,分开了。

  循环播放的音乐,搀杂着阿姨的哼哼,没有静心,反感焦躁。

  还有几次,阿姨的丈夫想按铃、请医护。被他儿子阻拦,“叫来也没用。算了。”

  “舒缓病房”似乎没有获得家眷信赖,没有成为其面对亲人逝世亡时的“帮手”。

  这天晚些时光,护士叫我到谈心室:“后面的事,你要预备起来。”

  “哦……护士,真到那天,会是什么样?”我的脸鼓成包子,长出一口吻后问。

  护士抬头看我,眼神却没聚焦。“每个人都不一样。你妈妈可能是一口痰堵住,也可能是突然的心肺衰竭……我们会视察的。手机24小时要坚持畅通。”

  从这天开端,我失眠了。

  11月18日 小雨

  妈妈,我错了。

  我不该掰开你的嘴,把手指头伸进去,还掏掏掏,妄想把那口痰挖出来。

  我必定弄痛你了吧。瞧那眉头皱的。

  但你不能咬我呀!出血了喂!

  我今儿没碰到医生。明天,我必定再来早点!医生或许有方法,把你那口浓痰弄清洁!

  11月19日 多 云

  一早,隔壁间和我妈邻床都空了。

  护工说,今天是邻床入院第四天。“她儿子守了3天,没留住。”

  而隔壁间的爷爷,前一天还能自己坐起来,就着家人的勺子,吃两口干饭,吐槽医院伙食真不行。

  我突然想起,妈妈入住当天,医生问完病史后,自动提出:“她肺部有些湿啰音,整体状况还行。你们想用点抗生素吗……也不是完整不能用……她有静脉置管,输液也便利……”

  这有悖于我最初听到的“舒缓病房不治病”的规定。

  然后,TA喃喃自语:“也不能每次来,两三天就没了。”

  于是,自入住舒缓病房起,妈妈每天会用抗生素和抗癫痫药。

  这也是治疗我的药,疗愈我走出“无能为力”的抑郁期,接纳疾病和现状。

  11月20日 多云转晴

  我趴在妈妈床边码字,一位五六十岁的男性拍拍我:“小姑娘,这是你的谁?”

  “我妈。”

  “你们什么缺点?你们输的什么药?我就说嘛,怎么可能坚决不输液……”

  “叔,您问医生吧。每个人情形不一样。”

  “医生每天查房吗?这里医护怎么样?”

  “医生办公室在楼上。”我默了一会儿,答。

  连日来,我和医生共照面5次:第一天我去登记病史时,医生来做入院心电图时,第二、三天去讯问情形时,第二天临床阿姨打铃时。

  我每天约8点半到院,下午4点半分开,未能赶上查房。也甚少见医生自动进病房讯问情形。

  我愿意将此懂得为,医生不想打扰病患和家眷。

  “有事可以打铃。”我上楼找医生,会听到如此吩咐。

  这没有宽慰到我,没有让我感到被支撑。

  当我问“妈妈还好吗”,真正想知道:她是趋于安稳,慢慢走向衰竭,还是已到弥留之际?

  我愿望医护能在那个时刻来临前,提示我,“这两天守着她,别走。”

  回忆6年前。爸爸离世前几天,监护仪连续报警。医生焦急忙慌给我打电话:“这两天,家里人不能走,很危险。”氧饱和降到80时,医生说:“哪些人必需在场?快让他们来吧。”

  而这一次,“舒缓病房”没有监护仪,我无从得知妈妈的性命体征。

  怎么办?

  分开病房时,我贴在妈妈耳朵边说:“宝贝儿,乖乖的,明天我们再见。”

  我愿望这是一句咒语,赐予我俩力气。

  11月21日 雨

  (内容补记于2018年11月29日)

  凌晨5时许。手机震撼了。

  生疏来电。保持不懈地响着。

  我坐直,深吸一口吻,接起。

  “***家眷,你妈妈5点钟没了。你大概多久到医院……”

  嗡嗡嗡嗡嗡嗡嗡。我头脑炸了,机械地回应着电话。

  赶到医院时,妈妈仰面平躺,还没擦拭、更衣。她神色微黄,五官舒展,神色淡然。脸颊温温的。

  “我前半夜,给她掏好几次痰……后来,我睡熟了。梦里面,好像听不到齁齁的痰声。我吓醒了,一摸,你妈妈已经断气。”护工说,“半夜想给你打电话的,但想到你的小孩……”

  因着护工的好心,我没能和妈妈告别。

  我陷入极大的愧疚和自责中。

  我已经无从得知,妈妈在临终之际,是否有片刻苏醒?她会不会畏惧、孤独?她有没有唤我的名字?如果我涌现,抱一抱她,她会笑吗?哪怕是看她流泪也好。

  我甚至无从确认,妈妈辞世的精确时光。

  我提出,能不能送妈妈去“告别室”,给我们从容道别的时光和空间。哭成翔,也不会影响其他人。

  我的要求没有得到回应。

  我后槽牙咬得紧紧,不让自己哭出声,给妈妈擦拭、更衣、整顿妆容。

  其间,护士来为妈妈撤除管子。TA两次改换钳子,细细地找切入口,只为不剪伤妈妈的皮肤。

  但床帘还没来得及拉好,操作就开端了。这和我须要的“尊敬遗体”,不一样。

  邻床新病友为避嫌避晦,始终背对我们,斜靠在窗边。进入“舒缓病房”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预感到结局。但让将逝世之人目睹别人的逝世亡,听到别人的哀嚎、痛哭,会不会太残暴了?

  “小姑娘,你别太难过。你妈是摆脱了。”护工劝告。

  从抵达医院,到送妈妈上灵车的5个小时里,这是我从“舒缓病房”工作人员处,收获的唯一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