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生活百科新闻资讯一点通-汪星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界要闻 >

新农合十年视察:农民看病告别“全自费时期”

时间:2022-12-10 18:54人气:来源: 汪星人

  今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0周年。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议,在全国树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新农合制度试点在全国陆续展开。10年间,新农合制度从低程度起步,逐渐成熟和完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标宏大成绩,为我国树立全民基础医疗保障制度奠定了坚实基本。

  1.一个名字见证一项制度

  中国人的名字,常常与某些重大历史事件联在一起。魏新合,一个普通四川农村女孩,就是新农合制度的见证者。

  2006年1月1日,四川省剑阁县剑门关镇风垭村农民王海芳,来到剑门关镇中心卫生院做产前检讨。为了省钱,她筹备回家生孩子。然而,医生告知她,只要加入了新农合,住院分娩可以补偿100元。于是,她立即办理了手续。次日清晨,顺利产下一名女婴。这是剑阁县启动新农合制度后的第一例新生儿。

  当年1月2日,县卫生局长一行来到病房看望她。王海芳的公公魏在烈是位诚实巴交的农民,他一直在纳闷:生了个娃,住院费花了370元,为什么还要补100元?局长一解释,他才恍然大悟。老人说:“新农合是个好政策,我想给孩子起个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就叫魏新合吧。”

  今年5月,记者重访剑阁县,见到魏新合一家人。王海芳告知记者:“现在农村生小孩全免费了,那时虽说只补了100元,但农民看病政府拿钱,还是破天荒头一次。”魏在烈说:“我听说现在镇上有人生大病,居然报了十几万,这在过去是做梦也想不到的。”

  如今,魏新合已经6岁了,在剑门关小学幼儿园上学前班。最近,父母给她改名为“魏偲媛”,取“饮水思源”之意。

  魏新合的故事,是新农合制度的一个缩影。

  2008年,全国加入新农合人口突破8亿。2011年,全国加入新农合的人口到达8.32亿,参合率到达97%。新农合制度首次将所有农民全体纳入基础医疗保障制度的笼罩规模,使农民看病告别了“全自费时期”。目前,新农合制度成为世界上笼罩人口最多的基础医疗保障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点的农村居民健康保障制度。

  “新农合制度为后续推行的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如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提供了借鉴,也为全民医保制度的树立奠定了基本。新农合制度成为我国非正式就业居民社会保障系统的‘设计原型’,为推动社会范畴改造积聚了可贵的制度经验。”农业部农村政策研讨中心研讨员蒋中一说。

  2.政府承担重要筹资责任

  “小病拖,大病扛,实在不行见阎王。”这曾是我国农民的真实写照。

  2003年第三次国度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全国有45.8%的患病农民应就诊而未就诊,30.3%的患病农民应住院而未住院,重要原因是经济艰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把传统合作医疗作为解决农民健康问题的一项主要办法。农民与乡村集体共同出资,通过互助共济来解决“小伤小病”等健康问题。

  20世纪80年代,由于集体经济逐渐解体,加上筹资程度低、制度本身存在缺点,传统合作医疗开端呈现大面积滑坡,农民看病只能依附自费,城乡居民健康差距扩展。

  20世纪90年代,政府提出了“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但是,大部分试点无果而终。重要原因是,政府保持“筹资以个人为主,集体扶持,政府恰当支撑”。实际上,相当多的县乡财政是“吃饭财政”,难以支撑农民医疗保障;乡村集体经济软弱,无力扶持农民医疗保障。成果,担子最后还是压在了农民自己肩上,农民戏称是“春办秋黄”。到1998年,传统合作医疗笼罩农村人口比重只有6.57%,而且程度很低,绝大多数农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汲取两起两落的教训, 2002年10月,我国提出树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与传统合作医疗比拟,新农合制度具有以下特色:一是筹资以政府补贴为主;二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加入;三是以县为单位兼顾基金管理;四是以大病报销为主;五是同步推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2003年,各级政府对新农合的人均补贴尺度为20元,农民每人缴纳10元,人均筹资尺度仅为30元。在历史上,这是政府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础医疗问题而承担直接筹资责任。

  “30元就能解决农民的看病问题?当时,很多人都抱着疑惑的态度。由于新农合的‘蛋糕’太小,很多人都以为难成气候,甚至当成笑话。”卫生部新农合研讨中心常务副主任汪早立说。

  然而,新农合制度的性命力似乎超过了常人的想象力。目前,新农合基金的80%是由政府投入,财政资金已成为新农合基金的重要起源。2011年,各级政府对新农合的人均补贴尺度进步到200元,农民每人交纳50元,新农合筹资尺度到达250元左右。2012年,各级政府对新农合的人均补贴尺度将进步到240元,新农合筹资尺度到达290元。

  “十年来,新农合制度之所以蓬勃发展,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保持农民自愿加入,尊敬农民意愿,真正做到为民、利民、便民。”汪早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