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生活百科新闻资讯一点通-汪星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界要闻 >

村医感慨卫生站生存越来越艰巨

时间:2022-12-10 10:51人气:来源: 投稿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卫生站生存艰巨啊!”51岁的邱玉堂对南方农村报记者感慨道,他是广东大埔县大东镇西坑村卫生站的一名村医。“不能打吊针、医患关系紧张、治病风险高”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他,“如今凡是重病病人我都不敢接了,直接往上级医院送。”

  若在以前,他是来者不拒的,“只要病人上门,我都敢治。”回想起早年也曾从死神手里胜利将急性心衰患者挽救过来,邱玉堂不胜感叹,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豪情燃烧的岁月。

  应国度号令入行

  上世纪70年代,16岁的邱玉堂站在人生的岔口上,面临着择业的选择。

  彼时,毛主席的“6•26指示”——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激荡起无数赤脚医生的妄想。在“以阶级奋斗为纲”的大背景下,邱玉堂以为“行医没有阶级性,比拟融洽”,选择进入医疗队伍。

  从大埔卫生学校毕业后,邱玉堂进入了当地卫生站,成为一名赤脚医生。

  大东公社时代,邱玉堂每月可以领到500工分,价值7元。在当时,这个待遇与村干部差不多,比起普通农民,要好许多。但邱玉堂以为“自己那时并不是冲着物资来的,而是响应国度的号令,服务农村民众”,抱着这样的寻求,他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群众只要找到我,我必定给他们看病。不管是半夜三更,还是刮风下雨,随叫随到。”这些年来都是如此。尤其是改造开放以后,村卫生站由个人承包,自主经营,邱玉堂迎来了人生最忙碌的阶段。

  1997年,经过两年岗位复训的邱玉堂,21门测验全体及格,由赤脚医生顺利转为乡村医生。

  曾经救人无数

  这么多年来,到底接诊过多少病号,挽救过多少群众,邱玉堂自己也记不清了。“乡村医生就是全科医生,什么病都要看,小至感冒,大至突发疾病等。”谈到自己曾经的一线挽救经验时,他顿时来了精力。

  曾经,有一名支气管哮喘发展成肺气肿的病人,突发心衰,邱玉堂依据经验,用药侧重于掌握肺部沾染,最终胜利将病人挽救下来。“现在还健在,今年都78岁了。”他微笑着说。救死扶伤是他从医的主旨,每胜利救回一个人,他心中的成绩感就增长一分。

  行医生活中,邱玉堂始终保持原则,在严谨的临床思路下开展诊疗。找他看病的多是村子的熟人,有时病人嫌麻烦,跟他磋商:“我昨天才打的青霉素,今天就不用作皮试了吧?”他摆摆手,立马严正地否认,“我得对你负责呀。”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行医态度,这么多年来他的卫生站都比拟稳妥,“没出过什么大问题。”

  由于收费不贵,服务也周密,到邱玉堂的卫生站去看病的人还不少,他早年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然而,好日子却没能一直连续下去。

  农村病人锐减

  邱玉堂告知南方农村报记者,2000年以前,他一天还能接诊5—7个病人。而现在,“一天也就看一两个病人,都是感冒之类的小错误,每次收费十来块,一个月下来收入都不到500元。”

  以前,他对病人是来者不拒,采用中西医联合的疗法,打针、输液、针灸都做。随着卫生站的逐步规范,他不被容许给病人输液,“但是有些病不输液的话,治疗后果绝对大打折扣!”今年,当地卫生部门抓得更严了,被抓到一次罚款1500元。邱玉堂不敢冒险,凡发烧超过39℃,或者是见到有肺炎了,“我都让他们直接上卫生院去看。”但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流失了病人。

  然而,更多的病人流失还在于农村常住人口的减少。邱玉堂所在的大东镇西坑村,户籍人口1800多人,常住人口却只有300多人,且多是老人与小孩。

  大批劳力的外流,使得卫生站的病人大大减少,而留守的老人、儿童群体治疗风险高,邱玉堂感觉他的卫生站早已是名存实亡,成了几个相熟的人闲坐聊天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