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新闻资讯实用的生活常识!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生活百科新闻资讯一点通-汪星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界要闻 >

国办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规划纲领》

时间:2022-12-12 22:51人气:来源: 汪星人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规划纲领

(2015—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造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造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增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精力,增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进步服务可及性、才能和资源应用效力,指点各地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制订本规划纲领。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现  状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树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笼罩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医疗卫生机构97.44万个,其中医院2.47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54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2万个;卫生人员979万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21万名;床位618万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5张、执业(助理)医师2.06名、注册护士2.05名。2004—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每年39.91亿人次增长到73.14亿人次,年均增加6.96%,住院人数由每年6657万人增长到1.91亿人,年均增加12.42%。

  但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构造与布局不合理、服务系统碎片化、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范围不合理扩张等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进步。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执业(助理)医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45%;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10%。

  二是资源布局构造不合理,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正与效力。西部地域医疗卫生资源质量较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才能不足,应用效力不高。中西医发展不和谐,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特点优势尚未得到充足施展。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发展相对滞后。公立医疗机构所占比重过大,床位占比近90%。资源要素之间配置构造失衡,医护比仅为1∶1,护士配备严重不足。专科医院发展相对较慢,儿科、精力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范畴服务才能较为单薄。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碎片化的问题比拟突出。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缺少联通共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服务系统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

  四是公立医院改造还不到位,以药补医机制尚未有效废除,科学的补偿机制尚未树立,广泛存在寻求床位范围、竞相购买大型装备、忽视医院内部机制建设等粗放式发展问题,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范围过大,挤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办医院的发展空间,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整体效力的晋升。

  五是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才能不强,资源配置须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卫生规划实施进程中存在威望性与束缚性不足、科学性和前瞻性不够等问题,规划的兼顾作用和调控效率有待加强。

  第二节 形势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雄伟目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义务,要在“病有所医”上连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础医疗卫生服务。

  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居民生涯方法的迅速变化,使慢性病成为重要疾病负担。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范围将超过14亿人,随着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美,保障程度不断进步,医疗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医疗卫生资源供应束缚与卫生需求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将连续存在。

  改造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进步,2013年到达53.73%,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二元构造矛盾日益凸显。2013年我国流动听口数目达2.45亿人。被纳入城镇人口统计的2亿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眷尚未与城镇居民平等享受医疗、养老等基础公共服务。同时,随着中小城镇迅速发展,人口加速凑集,到2020年要推进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革,领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域就近城镇化,部分地域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面临更大挑战。

  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0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0%,老年人口迅速增长。老年人生涯照顾、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力文化等需求日益增加。同时,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动,大批青壮年劳动听口从农村流入城市,进步了农村实际老龄化水平。老龄化过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随同,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相交错,医疗服务需求将急剧增长。老年人口医养联合须要更多卫生资源支持,康复、老年护理等单薄环节更为凸显。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后,新增出身人口将连续增长,对包含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公共资源造成压力,特殊是大中城市妇产、儿童、生殖健康等相干医疗保健服务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同时,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进步服务效力提供了条件,必将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入改变。医改的不断深化也对公立医院数目范围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章 规划目的和原则

  第一节 目  标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系统完全、分工明白、功能互补、亲密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为实现2020年基础树立笼罩城乡居民的基础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程度连续晋升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资源基本。

  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资源要素配置重要指标

  主 要 指 标

  2020年目的2013年现状指标性质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64.55指点性

  医院4.83.56指点性

  公立医院3.33.04指点性

  其中:省办及以上医院0.450.39指点性

  市办医院0.90.79指点性

  县办医院1.81.26指点性

  其他公立医院0.150.60指点性

  社会办医院1.50.52指点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0.99指点性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52.06指点性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3.142.05指点性

  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0.830.61指点性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21.07束缚性

  医护比1∶1.251∶1指点性

  市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1∶0.61∶0.45指点性

  县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范围(张)500—指点性

  市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范围(张)800—指点性

  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范围(张)1000—

  指点性

  注:省办包含省、自治区、直辖市举行;市办包含地级市、地域、州、盟举行;县办包含县、县级市、市辖区、旗举行,下同。

  第二节 原  则

  一、保持健康需求导向。以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重要健康问题为导向,以调整布局构造、晋升能级为主线,适度有序发展,强化单薄环节,科学合理肯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目、范围及布局。

  二、保持公正与效力统一。优先保障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增进公正公平。同时,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和谐性,进步效力,降低成本,实现公正与效力的统一。

  三、保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联合。切实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大力施展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充足调动社会力气的积极性和发明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四、保持体系整合。增强全行业监管与属地化管理,兼顾城乡、区域资源配置,兼顾当前与长远,兼顾预防、医疗和康复,中西医并重,注重施展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整体功能,增进均衡发展。

  五、保持分级分类管理。充足斟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兼顾不同区域、类型、层级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数目和布局,分类制定配置尺度。增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着力晋升服务才能和质量;合理掌握公立医院资源范围,推进发展方法改变;进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才能和程度。

  第三章 总体布局

  在不同的属地层级履行资源梯度配置。地市级及以下,基础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资源依照常住人口范围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省部级及以上,分区域兼顾斟酌,重点布局。

  第一节 机构设置

  医疗卫生服务系统重要包含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见图示)。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依据功能定位重要划分为县办医院、市办医院、省办医院、部门办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重要包含部队医院、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行的医院)。县级以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公立和社会办两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为政府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重要包含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行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依据属地层级的不同,政府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划分为县办、市办、省办及部门办四类。

  第二节 床位配置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掌握在6张,其中,医院床位数4.8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张。在医院床位中,公立医院床位数3.3张,依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

  分区域制订床位配置原则。依据各省份经济、社会、人口、卫生等方面的实际状态,斟酌各地资源差别,在现有基本上,依照勉励发展、安稳发展、掌握发展等策略对各省份区别制订床位发展目的。

  第三节 信息资源配置

  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筹划,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装备等新技术,推进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进健康大数据的利用,逐步改变服务模式,进步服务才能和管理程度。增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础笼罩全国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度、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筹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给、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利用体系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积极推进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普及利用居民健康卡,积极推动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务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利用集成,实现就医“一卡通”。依托国度电子政务网,构建与互联网安全隔离,联通各级平台和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高效、安全、稳固的信息网络。树立完美人口健康信息化尺度规范系统。增强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设。实现各级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第四节 其他资源配置

  一、装备配置

  依据功能定位、医疗技术程度、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保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领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装备,逐步进步国产医用装备配置程度,降低医疗成本。增强大型医用装备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严控公立医院超常设备。支撑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树立大型装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树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推进树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讨、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进步基层医学影像服务才能。依照统一规范的尺度系统,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验对所有医疗机构开放,推动有条件的地域开展集中检讨检验和检讨检验成果互认。大型医用装备依照品目分为甲类和乙类,由国度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度发展改造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度中医药局制订配置规划,并分离由国度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管理品目履行动态调整。

  二、技术配置

  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利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临床利用履行分类、分级管理。增强国度临床医学研讨中心和协同研讨网络建设,缭绕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加快推动适宜卫生技术的研讨开发与推广利用。增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领导和支撑,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的,施展其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进步基层和区域的专科程度,逐步缓解地区、城乡、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增进医疗服务系统和谐发展。注重中医临床专科的建设,强化中医药技术推广利用。

  第四章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第一节 医  院

  一、公立医院

  (一)功能定位。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系统的主体,应该保持维护公益性,充足施展其在基础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承担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造就、医学科研、医疗教学等义务,承担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紧迫医疗救援、援外、国防卫活泼员、支农、支边和声援社区等义务。

  县办医院重要承担县级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挽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突发事件紧迫医疗救援等工作,是政府向县级区域内居民提供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载体。

  市办医院重要向地市级区域内居民提供代表本区域高程度的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人才造就和必定的科研义务以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迫医疗救援义务。

  省办医院重要向省级区域内若干个地市提供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人才造就、医学科研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迫医疗救援义务。

  部门办医院重要向跨省份区域提供疑难危重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人才造就、医学科研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迫医疗救援等义务和技术支持,带动医疗服务的区域发展和整体程度晋升。

  (二)机构设置。

  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规划设置要依据地区实际,综合斟酌城镇化、人口散布、地理交通环境、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布局。合理掌握公立综合性医院的数目和范围,对于需求量大的专科医疗服务,可以依据具体情形设立相应的专科医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具备一体化发展条件的区域,可以摸索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跨区域兼顾设置医疗卫生机构,推进资源优化调整,实现大区域规模内资源共享,进步配置效力。

  在县级区域根据常住人口数,原则上设置1个县办综合医院和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含中医、中西医联合、民族医等,下同)。中医类资源缺少,难以设置中医类医院的县可在县办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或民族医科室。民族地域、民族自治处所的县级区域优先设立民族医医院。50万人口以上的县可恰当增长公立医院数目。

  在地市级区域根据常住人口数,每100万—200万人口设置1—2个市办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下同),服务半径一般为50公里左右。地广人稀的地域人口范围可以恰当放宽。其中,每个地市级区域原则上至少设置1个市办中医类医院,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在市办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或民族医科室。在地市级区域应依据须要规划设置儿童、精力、妇产、肿瘤、传染病、康复等市办专科医院(含中医类专科医院)。

  在省级区域划分片区,根据常住人口数,每1000万人口规划设置1—2个省办综合性医院,同时可以依据须要规划设置儿童、妇产、肿瘤、精力、传染病、职业病以及口腔、康复等省办专科医院(含中医类专科医院)。在省级区域内形胜利能比拟齐全的医疗服务系统。

  依照兼顾规划、晋升能级、辐射带动的原则,在全国规划布局设置若干部门办医院。

  (三)床位配置。

  依据常住人口范围合理配置公立医院床位范围,重在掌握床位的过快增加。各地应联合当地实际情形,参考以下指标研讨制订本地域公立医院床位层级设置: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3.3张(含妇幼保健院床位)。其中,县办医院床位数1.8张,市办医院床位数0.9张,省办及以上医院床位数0.45张,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行的其他公立医院床位数调减至0.15张。履行分类指点,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超过3.3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展公立医院范围,勉励有条件的地域对过多的存量资源进行优化调整。对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短缺、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的地域和范畴,政府要加大投入,满足群众基础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可以依照每千常住人口0.55张配置。同时,可以依照15%的公立医院床位比例设置公立专科医院。

  (四)单体范围。

  严厉掌握公立医院单体(单个执业点)床位范围的不合理增加,县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500张左右为宜,50万人口以上的县可恰当增长,100万人口以上的县原则上不超过1000张;市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800张左右为宜,500万人口以上的地市可恰当增长,原则上不超过1200张;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1000张左右为宜,原则上不超过1500张。专科医院的床位范围要依据实际须要合理设置。

  二、社会办医院

  社会办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有效道路。社会办医院可以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可以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础需求;可以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服务,对公立医院形成弥补。

  到2020年,依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装备配置空间。放宽举行主体要求,进一步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逐步扩展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试点。放宽服务范畴要求,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范畴,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优先支撑举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领导社会办医院向高程度、范围化方向发展,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团体。支撑社会办医院合理配备大型医用装备。加快办理审批手续,对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办医院,应依照规定予以同意,简化审批流程,进步审批效力。

  完美配套支撑政策,支撑社会办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规模,完美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优化投融资领导政策,完美财税价钱政策,社会办医院医疗服务价钱履行市场调节价。勉励政府购置社会办医院提供的服务。增强行业监管,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一、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筹划生育等基础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医院转诊超越自身服务才能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和疑难重症病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要包含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所)和部队基层卫生机构等。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基础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并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综合管理、技术指点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等。乡镇卫生院分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卫生院除具备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外,还应开展普通常见手术等,侧重强化医疗服务才能并承担对周边区域内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点工作。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指点下,承担行政村、居委会规模内人群的基础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

  单位内部的医务室和门诊部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本单位或本功能社区的基础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服务。

  其他门诊部、诊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居民健康需求,提供相干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购置服务的方法对其提供的服务予以补贴。

  二、机构设置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照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或必定服务人口进行设置。到2020年,实现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1所尺度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规模或每3万—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晋升乡镇卫生院服务才能和程度,综合斟酌城镇化、地理地位、人口凑集水平等因素,可以选择1/3左右的乡镇卫生院晋升服务才能和程度,建设中心乡镇卫生院。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可以建设成为县办医院分院。城市地域一级和部分二级公立医院可以依据须要,通过构造和功能改革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合理肯定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配置数目和布局,依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笼罩情形以及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合理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应该设置1个村卫生室。

  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履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法。

  三、床位配置

  依照所承担的基础义务和功能合理肯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范围,重在晋升床位质量,进步使用效力。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到达1.2张,重点增强护理、康复病床的设置。

  第三节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一、功能定位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向辖区内提供专业公共卫生服务(重要包含疾病预防掌握、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力卫生、急救、采供血、综合监视执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尺度管理、筹划生育、出身缺点防治等),并承担相应管理工作的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重要包含疾病预防掌握机构、综合监视执法机构、妇幼保健筹划生育服务机构、急救中心(站)、血站等,原则上由政府举行。

  县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重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义务,承担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义务以及相应的业务管理、信息报送等工作,并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相干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点、人员培训、监视考察等。

  市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重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义务,承担辖区内的专业公共卫生义务以及相应的信息管理等工作,并对下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业务指点、人员培训、监视考察等。

  省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重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义务,承担辖区内的专业公共卫生义务,开展区域业务规划、科研培训、信息管理、技术支持以及对下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指点、人员培训、监视考察等。

  部门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重要职责是,实施全国各专业公共卫生工作规划或筹划,树立和管理相干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参与重特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理;增强对下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管理、技术指点、人员培训和监视考察;开展公共卫生发展规律、策略和利用性科学研讨,拟定国度公共卫生相干尺度和规范。

  二、机构设置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依照辖区常住人口数、服务规模、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设置。增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勉励组建综合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10万人口以下的县原则上只设1所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履行按行政区划,分级设置,县级及以上每个行政区划内同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原则上只设一个。县级以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筹划生育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筹划生育服务室承担相干工作。

  县级及以上每个行政区划内原则上只设1个疾病预防掌握中心,不再单设其他专病预防掌握机构,目前部分地域单设的专病预防掌握机构,要逐步整合到疾病预防掌握中心。

  县级及以上政府要依据工作职责,规范卫生计生综合监视执法机构的设置,由其承担卫生计生综合监视执法义务。

  省级可以分设或整合妇幼保健机构和筹划生育科研机构。市办和县办妇幼保健机构与筹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原则上应该予以整合,分离成立市办、县办妇幼保健筹划生育服务中心。整合乡办筹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的妇幼保健职能。村级保存村卫生室和村筹划生育服务室,共享共用。

  省级人民政府依据国度有关规定,联合本行政区域人口、医疗资源、临床用血需求等情形规划血站设置,1个城市内不得反复设置血液中心、中血汗站。血液中心和中血汗站难以笼罩的县可以依托县办综合医院规划设置1个中血汗库。

  以专业精力卫生机构为主体、综合性医院精力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力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基本,树立健全精力卫生服务系统和网络。

  以市办急救中心为龙头,县急救中心和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共同建成比拟完美的急救网络,每个地市必需设置1个急救中心(站),在有核电站、核设施、大型核辐射装置的重点省份可以建设核辐射应急救治基地。

  第五章 卫生人才队伍

  第一节 人员配备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到达2.5人,注册护士数到达3.14人,医护比到达1∶1.25,市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公共卫生人员数到达0.83人,人才范围与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城乡和区域医药卫生人才散布趋于合理,各类人才队伍兼顾和谐发展。增强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步树立和完美全科医生制度。增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使其在流动中优化配置,充足施展作用。增强公共卫生人员的专项才能建设。

  一、医院

  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为重点,以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量和医师尺度工作量为根据,联合服务人口、经济状态、自然条件等因素配置医生和护士的数目,合理肯定医护人员比例。依照医院级别与功能义务的须要肯定床位与人员配比,承担临床教学、带教实习、声援基层、援外医疗、应急救援、医学科研等义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恰当增长人员配置。未到达床护比尺度的,原则上不容许扩展床位范围。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到达3.5人以上,在我国初步树立起充斥生机和活气的全科医生制度,基础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造就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础树立比拟稳固的服务关系,基础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及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程度全面进步,基础适应人民群众基础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原则上依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尺度配备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

  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到达0.83人,各级各类公共卫生人才满足工作须要。

  疾病预防掌握中心人员原则上依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常住人口1.75/万人的比例核定;地区面积在50万平方公里以上且人口密度小于25人/平方公里的省、自治区,可以依照不高于本地域常住人口3/万人的比例核定。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低于70%。

  专业精力卫生机构应该依照区域内人口数及承担的精力卫生防治义务配置公共卫生人员。

  妇幼保健筹划生育机构应该依据当地服务人口、社会需求、交通状态、区域卫生和筹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承担的功能义务等合理配备人员。市、县、乡级妇幼保健筹划生育服务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应该不低于总人数的80%。

  血站卫生技术人员数目应该依据年采供血等业务量进行配备。

  急救中心人员数目应该依据服务人口、年业务量等进行配备。

  第二节 人才造就

  增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以及卫生管理人才的造就,制定有利于卫生人才造就使用的政策办法。切实增强医教协同工作,深化院校教育改造,推动院校医学教育与卫生计生行业需求的紧密连接,增强人才造就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进步人才造就质量。树立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推进完美毕业后医学教育系统,造就及格临床医师。以卫生计生人员需求为导向,改造完美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晋升卫生计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到2020年,基础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连接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尺度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造就系统。院校教育质量明显进步,毕业后教育得到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笼罩。近期,要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讨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弥补的临床医学人才造就系统。

  增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在岗培训制度,勉励乡村医生加入学历教育。增强政府对医药卫生人才流动的政策领导,推进医药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加大西部地域人才造就与引进力度。制定优惠政策,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造就医学生,研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及县办医院专科特设岗位筹划。发明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勉励和吸引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增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发护理、儿科、精力科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大力支撑中医类人才造就。加大对中西部地域高级医学院校的支撑,缩小区域、院校和学科专业之间造就程度的差距。

  第三节 人才使用

  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要内容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完美岗位设置管理,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原则上不低于80%),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本,以品格、才能、事迹为导向,符合卫生人才特色的科学化、社会化评价机制,完美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增进人才成长发展和合理流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造,树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目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本的考察和激励机制,保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人员收入分配重点向要害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就的医药卫生人才倾斜。树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为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并进行为态调整,逐步履行编制备案制,摸索多种情势用人机制和政府购置服务方法。

  第六章 功能整合与分工协作

  树立和完美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社会办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整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体系、持续、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一节 防治联合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增强指点、培训和考察,树立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等协作机制。

  进一步明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职责,着力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联防联控工作,将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以及职业病、精力疾病等病人的治疗交综合性医院或者专科医院开展,强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技术指点和考察,监视部门增强对医疗机构的监视检讨。

  综合性医院及相干专科医院要依托相干科室,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亲密合作,承担辖区内必定的公共卫生义务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点。树立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义务的补偿机制和服务购置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队伍建设,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确保各项公共卫生义务落实到位。充足施展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第二节 上下联动

  树立并完美分级诊疗模式,树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以形成分级诊疗秩序为目的,积极摸索科学有效的医联体和远程医疗等多种方法。充足应用信息化手腕,增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树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共享诊疗信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教学培训的信息渠道。

  掌握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范围,支撑和领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责任制,逐步实现签约服务。勉励有条件的地域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多种方法,增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摸索县域一体化管理。推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

  公立医院要通过技术支撑、人员培训、管理指点等多种方法,帮扶和指点与之树立分工协作关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步其服务才能和程度。容许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摸索树立医师执业信息数据库并向公众提供在线查询服务,增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树立区域在线预约挂号平台,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转诊预约挂号服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病人优先支配诊疗和住院;将恢复期须要康复的病人或慢性病病人转诊到病人就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完美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发展和增强康复、老年、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临终关心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树立急慢分治的制度,进步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应用效力。

  第三节 中西医并重

  保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以积极、科学、合理、高效为原则,做好中医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充足施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点优势,不断完美中医医疗机构、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和其他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医医疗服务系统,加快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增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设置,加强中医科室服务才能。增强中西医临床协作,整合资源,强强结合,优势互补,协同协作,进步重大疑难病、急危重症临床疗效。兼顾用好中西医两方面资源,晋升基层西医和中医两种手腕综合服务才能,到2020年,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才能。

  第四节 多元发展

  增强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发展,进步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力。社会力气可以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的服务范畴,也可以多种情势参与国有企业所办医疗机构等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勉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气以合资合作的方法共同举行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摸索公立医院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科学评估措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勉励社会力气举行中医类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站)以及口腔疾病、老年病和慢性病等诊疗机构。勉励药品经营企业举行中医坐堂医诊所,勉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殊是名老中医创办中医诊所。容许医师多点执业。支撑社会办医疗机构增强重点专科建设,引进和造就人才,晋升学术位置,加快实现与医疗保障机构、公立医疗机构等信息体系的互联互通。

  树立社会力气参与公共卫生工作的机制。政府通过购置服务等方法,勉励和支撑社会力气参与公共卫生工作,并增强技术指点和监视管理。社会力气要增强自身管理,不断强化自身才能,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亲密合作,确保公共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节 医养联合

  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增强合作。推进中医药与养老联合,充足施展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优势。树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勉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加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才能。支撑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推进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足融入健康理念,增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持。支撑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兼顾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研讨制定老年康复、护理服务系统专项规划,形陈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进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的才能,勉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长至居民家庭。推进开展远程服务和移动医疗,逐步丰硕和完美服务内容及方法,做好上门巡诊等健康延长服务。

  第七章 实施保障与监视评价

  第一节 增强组织引导

  一、增强引导

  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腕。要切实增强对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引导,把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提上主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的工作目的和考察目的,树立问责制。各级政府要在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兼顾斟酌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须要,合理支配用地供应,优先保障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用地。

  二、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责任

  国度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度中医药局在各地资源配置的基本上,兼顾规划跨省份的资源配置,并纳入所在地市的区域卫生规划。成立专家委员会,树立对各省份资源配置尺度和直辖市、筹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等特别地域规划的论证机制。依据须要制订分范畴专项规划,修订完美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尺度和装备配置尺度。

  省级政府负责制定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尺度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将床位配置尺度细化到各地市,组织各地市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并依据人口散布、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交通状态等重点规划各类省办医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置,纳入所在地市的区域卫生规划。

  地市级政府负责研讨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组织实施,要重点规划市办及以下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将床位配置尺度细化到各县,并依照属地化原则,对本地市规模内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进行兼顾规划。

  直辖市政府同时承担省、市两级政府职责,负责制订本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尺度,研讨编制全市区域卫生规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政府应该依照所在地市的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负责辖区内县办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

  三、明白相干部门职责

  卫生计生、发展改造、财政、城乡规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编制和中医药等部门要认真实行职责,和谐一致地推动区域卫生规划工作。在卫生计生方面,要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适时进行为态调整;在发展改造方面,要将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纳入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支配,根据规划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基础建设管理,推动医疗服务价钱改造;在财政方面,要依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落实相干经费;在城乡规划管理方面,要根据依法同意的城乡规划审批建设用地;在机构编制方面,要根据有关规定和尺度兼顾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快医保支付制度改造;其他相干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相干工作。

  第二节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造,为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发明有利条件。本规划重要内容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十三五”期间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将由医改规划作出支配,在实施推动进程中,要做好与相干规划的连接。要树立和完美政府卫生投入机制,明白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服务中的主导位置。切实落实对公立和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政策。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处所政府的医疗卫生投入责任。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造,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进步服务质量和效力;加快公立医院改造,树立合理的补偿机制、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色的人事薪酬制度,推动管办离开、政事离开,履行医药离开。加快发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树立完美以基础医保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系统。改造医保支付方法,树立更加合理的医保付费机制。增强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管。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情势的医疗执业保险,加快发展医疗纠纷人民调剂等第三方调剂机制,完美医疗纠纷处置机制。

  第三节 加大资源调整力度

  依照严厉规划增量、科学调整存量的原则,合理肯定区域内公立医院的数目和布局,采用多种办法推进公立医院布局和构造的优化调整。要合理把控公立医院床位范围、建设尺度和大型装备配置,制止举债建设和设备。对新建城区、郊区、卫星城区等单薄区域,政府要有筹划、有步骤建设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满足群众基础医疗卫生需求。重点增强中医、儿科、妇产、精力卫生、传染病、老年护理、口腔、康复等单薄范畴服务才能的建设。优先增强县办医院服务才能,进步县域医疗才能和程度。支撑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尺度化建设,2020年达标率到达95%以上。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发展和人才定向造就的支撑力度。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依照相干规定保障基础医疗卫生设施配套。公立医院资源多余的地域,要优化构造和布局,从实际动身,依据须要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超越范围尺度的公立医院,要采用综合办法,逐步紧缩床位,并选择部分单体范围过大的国度卫生计生委预算管理医院和公立医院改造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开展拆分试点。

  第四节 强化监视评价

  一、规范规划编制流程

  各地在编制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尺度和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中,要依据群众健康需求,合理肯定各类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目的。要综合斟酌包含部队医疗机构、复员退伍军人医疗机构等在内的各方医疗资源,充足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要与新型城镇化以及区域发展布局相联合,做好与本规划纲领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国防卫活泼员需求等的连接,合理掌握资源总量尺度及公立医院单体范围,各地可以在强基层的基本上,依据实际须要对不同级别、类型机构床位的比例关系进行恰当调整。各地市区域卫生规划起草和论证完成后,须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本地市人民政府审批,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威望性。区域卫生规划的周期一般为5年。

  二、严厉规划实施

  及时宣布机构设置和规划布局调整等信息,勉励有条件的处所采用招标等方法肯定举行或运行主体。将纳入规划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提条件。所有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特殊是公立医院的设置和改扩建、病床范围的扩展、大型医疗装备的购买,无论何种资金渠道,必需依照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和程序,严厉管理。树立公立医院床位范围分级备案和公示制度,新增床位后到达或超过1500张床以上公立医院,其床位增长须报国度卫生计生委备案(中医类医院同时报国度中医药管理局备案)。对严重超越规定床位数尺度、未经同意开展项目建设、擅自扩展建设范围和进步建设尺度等的公立医院,要进行通报批驳,暂停大型医用装备配置许可、等级评审等审批和财政资金支配。

  三、树立规划实施的监视评价机制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强化规划实施监视和评价,树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视评价机制,成立专门的评价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实施进度和后果评价,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讨解决对策。评价进程中要履行公开评议、公正竞争,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腕规范、管理和保障区域卫生规划的有效实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开展规划实施进度和后果评价,必要时开展结合督查,以推进规划落实,实现医疗卫生资源有序发展、合理配置、构造优化。